艺河有道 净土无尘
作者:郭有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73

——谈郭有河先生的国画艺术

  文/刘子默  2012年10月

  窃以为,有魅力、能感染人的艺术,皆出自生活和艺术的探索者,出自肯于呕心沥血,勇于开拓的人。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理应就是个探索者,只有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奋斗,才能产生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认识有河先生有十多年了,尽管少有谋面,但是,却亲历着他艺术方式的整个过程。有河先生精工笔,擅水墨,对绘画艺术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从作品之中,可以发现其探索的三个过程。
  早些年和有河先生先生一起负笈京华,先生比我年长一级,在接受学院教育的同时,先生主要深入研习传统绘画,从宏观上对传统精神进行把握,山水、人物、花鸟博采众家之长,从《八十七神仙卷》到《溪山行旅图》,从《群仙祝寿图》再到《宋人小品》无一不深入摹习其技法,体会其语言,理解其精髓,遂之加以吸收,于是形成了极其深厚的传统功力与传统美学观。观其《贵妃出浴》系列作品可以找到那种笔墨的韵致与美学精神,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出,画家一种“超然淡泊”的人生态度与“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其画面尽管表现的是贵妃雍容华贵的一种奢华状态,但是,却没有覆盖其“简、淡、柔、逸”依归感,画格之温柔敦厚,清真雅正,体现出一种“中和之美”。
  结束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学业,据说,有河先生辞去教职,又进入北京画院学习,这个时期我们接触的不多,但是经常从北京的一些画廊得知些消息。这时的作品风格,一反过去常态,工笔山水有更强的构成感,以描绘徽南风景为主,强烈的色彩关系,机械的线条对比,显然使人觉察不出出自有河先生之手,当然这种风格,我认为有河先生并没有持续很久。而人物绘画则追逐新浙派绘画名家,诸如新浙派领军人物中国美院的刘国辉先生等,其画面散淡、豪放,俨然是一种“逍遥游”与“游于艺”的态度。我想,这种探索是不无道理的:第一,出于生活的需要,找寻艺术市场所需,得到更多的观众;第二,当时中国绘画处于体格转型的矛盾状态,多元实践与多方探索是许多艺术家所致力的内容,于是“疏离与强化”、“解构与重构”、“传承与变异”正是当时乃至于现在大家仍在追求与思考的。那种工笔山水今日很少得见,但是延承国辉先生风格的人物绘画依然能看到其中之印记,尤其是在表现各种高士的小品之中。静观其作品《越无人识越安然》、《弈棋图》、《酒困路长惟欲睡》等,力求在作品中实现自己的认识,以造型带动笔墨,造型有夸张、有省略,以写实为基础参酌写意,以形似乎不似之似,做到了寓丰富于简练,寓复杂于单纯,突出其独特感受,体现出一种本真。
  近两年有河先生在艺坛可谓是名声蜚赫,以人物绘画见长,不久前得遇一见,“品茶、饮酒、论画”雅兴之余打开先生所带原作,我不禁为之一震,从心中暗发赞叹:有河先生之“艺道”大成也。古人云:“十年宝剑锋从磨砺出 今朝英雄气自执着铸。”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对人生的体悟,使其努力定位,最终形成娴熟的语言与风貌。前面谈到这些绘画作品虽存有古人及新浙派画家的多重影子,但毫无矫揉造作之气,反而我认为,有河先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个探索时期恰恰是一种“跨界”与“整合”的过程,跨界是“诗文”、“书法”与“绘画”的跨界,而这种整合却包括画种的整合、画风的整合,生活感受、学识与画面的整合,这应该说是一种值得赞叹的创举。画种的整合即山水、花鸟、人物在画面中的巧妙融入,风格的整合即不同画风的吸收,郭有河先生的人物画古袭任颐,今袭国辉,再由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引发的笔意,使其风格天成。打开《郭有河作品选》,认真品味每一幅作品,都会让人置身于一片洁净的世界中,没有尘世的嘈杂。
  作为中国绘画新体格转型状态下的画家郭有河,近几年确实创作了不少足以能让他享誉当今画坛的作品,其题材包括历史性的和当代性的,但无论什么题材的作品,郭有河先生在形式语言上都注入了强烈的当代性。例如《瑶族众生相》表现的是瑶族小镇,瑶族民众安然自得的一种生活状态,《大河之舞》表现的是陕北群众热烈欢腾,载歌载舞的场景,这些都是利用较为写实的笔墨,严谨的造型对当代社会精神进行的一种记录,是在讴歌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而《贵妃出浴》、《竹林七贤》、《惠风和畅》等具有历史典故意义的作品,是以小写意的笔墨形式展开,加上对西方绘画造型、解剖、比例的吸收与融入,使其人物形象饱满生动,更接近当代人们的审美习惯。郭有河先生的绘画已经走向成熟的当代语境,这与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是相吻合的,这在市场经济带来大众文化的时代,是符合“与时俱进”精神的。“雅”与“俗”在郭有河先生的作品中不是一个对立的概念,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被画家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图式之中、虚实之中、浓淡之中、简繁之中、雅俗之间的特定美感,无疑将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也会让更多的人受到美的启蒙。
  郭有河先生的艺术是具有东方文化的情韵的,这里面的深层原因基于画家对生活的厚爱与感悟,同时又源于他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理解,还得力于之前对西方绘画与传统绘画的研究。在当代画坛艺术家们都在探索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郭有河先生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他的解决方式。历史是未来的镜子,衷心祝愿有河师兄艺术之藤常青!

          子默于京华一默堂(作者系美评家、画家、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