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动的情愫 红色的写意
作者:王莹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81

 

  文/刘松江

  王莹是一位近两年来得到多方关注的画家,可谓作品丰盈,成就斐然。作为多年的好友和同事,总会让我对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甚为关注。
  王莹1964年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造型艺术就非常感兴趣。上学之余,经常组织一帮小屁孩在一起和泥捏鸡猫狗鼠,同伙的小孩兴味索然,捏几下捏不成样子,扫兴的走开之后,他却如痴如醉地尽兴在其中了。什么吃饭睡觉的事全都忘在脑后,不知不觉中各种仙人童子小动物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自学的窗台上,母亲隔窗在屋里用大红纸剪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安康的期盼,看着孩子用泥做成的人间天堂,脸上露出了惬意的微笑,欣喜孩子的会玩,期盼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谁都不曾想到的是,这个农村出生的孩子陶艺作品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这次不是鸡猫狗鼠,而是一批扑拙精练的人佣系列陶艺。每件作品中孩子的神气都象儿时和他一起玩耍的伙伴。留着小辫子的二狗子,没穿裤子的黑蛋子,还有仰望着远方天空的胖妞妞,可爱极了,这件件作品都能看出王莹对孩提时代的记忆。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带领着他设计公司的同仁在中国美术馆偶然看到他这批陶艺作品时,长时间的伫立观望,左边,右边,前边,后边围着作品转了几圈,嘴里还不住的称赞,还表示要和他谈谈收藏和聘任其到他的陶艺工作室的想法。
  在憨态可掬的童真,结合着半抽象的器型中可以看出王莹扎实造型的能力和非凡的想象力。1983年王莹考入山西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初几年国内各种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纷涌而至,王莹也像他的同代热血青年一样感受着现代艺术带来的惊喜和迷茫,直到大学毕业后的数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进入了一种艺术自虐时代”,他放下了手中的毛笔和宣纸,画了大花的油彩画,斑斓的色彩,精细的刻画和大笔触的横涂竖抹,诺亚方舟似的岸垒让他一头钻了进去。在拥挤不堪的地下室腾出一点地方没命的画着,日出钻进去,出来时已是满天的星斗,一包方便面、软黄瓜就着半瓶白酒成了他一天热量的补充。一幅幅作品的显现,我看到他伫足观望的狂喜,好象搏击上了时代的洪流,浩瀚的大海,深深的旋涡,心中的淤结在释放着。呛人的烟雾笼罩着地下室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我看到他的无奈与坚定,烦躁与慌乱。
  曾长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画专业学习的他,在西方现代艺术的洪流中挣扎了一回,高额的回报,金钱的诱惑并没有使他沉迷。当有相同爱好出身的艺术世家灵秀姑娘出现时,让他心灵一震,传统兰花花的民族服饰,一条长长的辫子,怎是油画语言所能传达出来的?要用国画表达,要用工笔重彩去画。仔细的观察,严谨的描绘,一位婷婷玉立的女子出现在画面上。爱悄悄弥漫在他的周围,情滋润着他的心田,要成家了,长期游荡在外也该让父母放心了,良辰美景,一对姻缘在美好的时节结合了。
  是爱唤醒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憧憬,成家之后,他的心静了下来,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艺术理论著作,卧床思过,开始反思自己,解剖自己,全方位的审视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准确的造型能力,极富激情的率真个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对大写意的垂青,是区别于他人的自我欣赏,躲进小楼成一统,凭着自己的一点灵性,生编硬造出来的四五遗风,对艺术本体国画笔墨的浅薄成了他最大的问题。
  1991年的秋天,我在中央美院的教工食堂见到了他,活力四射的他在深思熟虑以后,少了一些慌乱,多了一些沉静。到中央美院去历练,在传统文化中控宝,在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老一代建立的规范的教育方法,诸位大师完善并具备完整理论支撑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精英。在这里扎实了他绘画造型的能力,增长了他的艺术胆量,历练了他的吃苦耐劳,单纯、耿直的王莹吮吸着学院艺术的精华,感受着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表现民风民俗的国画《北国风帆》、《太行石》。恰逢第八届全国美展,双双入选并获山西省美展一等奖。《背搭背》入选中国体育美展并被收藏。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扎实造型能力的体现,让他尝到了艺术创作给他带来的喜悦。入选第五届新人新作的《阳光下》,表现的是在蔚蓝的天空下,绿色草地上赤身裸体的纯真少年享受着明媚的阳光,畅想着美好的明天,多畅快,多舒心。
  通过思想上的突围,进修之前的各种包袱甩掉了,笼罩在艺术上空的阴霾也被赶走了。我见到了他行动上的迅速。近几年,天津开发区中国美协人物高研班,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班,紫竹院中国国家画院里的刘大为人物高研班,都有他求学问道的身影。冷静的面孔,专注的眼神,踏实的脚步迈入了以前不曾去过的地摊、菜市场、旧物收购市场、民工市场、建筑工地、小酒馆、博物馆、琉璃厂,拉三轮的老赵、菜市场的小张、小书店的未未都成为他的好朋友。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方言,共同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吕。闲聊中吐露了真情,倾诉了苦闷烦恼。他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生活的人走进了他的艺术。《鞋匠老王》、《混在都市》、《出门在外》、《小戴像》、《蜀客无忌》、《四川姑娘》,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远离家门,在外漂泊的艰辛与不易。但这些可爱的形象并没有怨恨和怒视,有的却是奋争、坚强和忍受。他的这些艺术作品虽然反映的是远离家乡的人,但从中有王莹情丝,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
  奋斗之中的不易,坚持当中的沉重,让他对世外桃源的清静、闲云野鹤的自由、无拘无束悠闲的无限向往。《高仕图》、《老子出关》、《醉归》、《山隐》、《垂钓图》是他对古典题材的阐释。徐恩存先生对王莹这类作品是这样评价的:“古典题材是一种关于古典境界的追忆与反思,而在古今题材的巨大空间、时间的跨度中,贯穿着对人生永恒思考的表现。”这种挥洒自如、黑白相间、浓淡相宜、刚柔相济的笔墨意境不可言喻。
  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态度,生命的意义这些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时常敲击着王莹的灵魂。在关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同时,让他明白了一切的消沉、埋怨、等待、颓废是救不了自己的。勇敢的直面生活,用坦诚用勤奋用毅力,笑对人生。不公平的怨恨变成上帝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精神上的释然,在艺术上也看到了他的变化,人物情绪的沉重转为愉快,无望、无奈转向展望、希望。《笑脸》系列中的一个个形象,给人们的是深思与精神上的鼓舞、振奋和启迪。在我看到这组《笑脸》系列作品时,视觉形象的冲击力让我浑身的血往上涌,我的脸红了,自我感觉成为笑脸系列中的一员了,我感到了阳光明媚了许多,明天美好了许多,神态年轻了许多。
  《笑脸》系列作品不仅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更主要的是他的这些艺术创作将会在日后的中国画坛产生深远的影响,时间越久,它越具有魅力。
  文章将要结束时,我想到“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哲学观念上人们是这么认识的。如果狭隘的分析王莹的艺术实践是否可以倒过来读更容易些。先对世界万物给予关照,在从三到二,从二到一,最后步入大道。王莹的艺术之路已经从二走向一,希望他能尽快迈向大道,衷心祝愿他!
                                2006年6月于无壁堂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