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空一体 宁静光明
作者:郑和新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102

色空一体 宁静光明

余抄本《金刚经》与《无量寿经》在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引惹了几位业界精英之关注,朋辈视余小楷彼得古意,随议以抄心经为主攻方向。余惊讶于朋辈之敏锐,随购十余本古人写心经之帖,细心揣摩,日夜练习,常思古代书法大家怎皆喜写“心经”呢?一曰“心经”之文义,道出了一个人修行之法门,理应做到“五蕴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中有色,色中有空,色空关系本应互相包容,互相转换,互为因果。犹如古人阴阳学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既为正反两面,即也互为交替,互为作用,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二曰真能悟通“色” “空”关系,书家自然有觉也。佛家本为最先觉悟之人,书家之觉悟乃为书道之觉悟,心灵之觉悟,方能使作品脱俗,格调高雅。吾每抄心经,必沐浴焚香,至案前静坐待耳清目明,神融心畅方提笔濡毫,一点一划慢慢写来,尤如涓涓细流随着缕缕青烟自心田溢出。及书,关闭书斋门户,手机调入静音,无外界干扰,无欲望烦恼,一片宁静,一片光明。书写形式事先已作功课,书写时默念心经,圆融通畅。余之书作,以易式易体为追求目标,一篇之中,字字求变;百帧之中,面貌各异。书法乃中华之国粹,其汉字之造型千变万化,书家之表达几无极限。然余集四十余年对书法寒暑不缀之追求,日夜不停之磨砺,于书法也仅初入堂奥。然正、草、隶、篆、行五体中以正书用功为最,所以得心应手,变化多端自也以正书为先、为正。篆隶诸体则乃需深入钻研、心领神会是也。

因书写次数增多,心灵之弦也被反复拨动,随觉渐有所悟也:

一悟是舍与得。社会之和谐,以奉献精神为至要。佛教申舍, 终之为得,为达幸福之彼岸,永脱生死轮回之苦也。舍有多方:舍财是舍、物是舍、舍心更甚。俗家人把钱财捐给寺院,觉寺院之庙乃佛之住所,所塑泥像乃佛之化身,实乃误解矣。如把财物施予需要帮助之人,让其爱心不断传递、接力下去,将使整个社会一片光明。所以舍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之舍,更有心灵之舍,若懂得舍,心灵就会净化,远离了贪、瞋、痴就会得戒、定、慧。

此乃从色到空之华丽转身,无财无物之徒照样有舍,乃舍汝之心。一声问候,一脸微笑,一个帮扶举动皆能给人带去温暖,送去幸福。正因人间少爱,所以释道儒三家强调修心修善修德。佛为最先觉悟之人,觉在心里,悟在心里,善心指导善行,汝觉,佛在心。汝之善行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人,汝就是佛,得心灵之升华也。

二悟成就他人方成就自己。吾习书法之终极目标乃为传承、发扬和光大这门国粹艺术。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之发达,网络、微信、短信、微网、电脑、手机、电视使传统之书写手段离人们越来越远,手敲键盘,指划微屏就可以出现成篇汉字,不仅使工作越来越方便,也使用笔书写文字之机率越来越少,而用毛笔书写汉字已成了书法艺术之专用词。惟从小培养国人之书写能力与水平,犹关乎是否能保持、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这一国粹之关键。创作百幅易体易形之心经书法,乃余学习前人传承书法之缩影,后人既可从作品中领略吾辈之传承脉络,更可遁此追寻古人之踪迹,不亦乐乎?

三悟佛在心中,心在佛中。“佛,就是观照,表达之含义为修行者进入到心无杂念之境界时观看万事万物”,心无杂念是空,空中又观万事万物是色。色中有空,空中有色。此乃意念在起作用,倘能心无杂念而观万事万物,便能从中参透人生之真谛,便是觉者、知者。佛教之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乃从心到行之人生体悟、实践过程,所以自凡人成佛乃是自心到身之升华、圆满。释迦牟尼贵为王子出身,终至成佛教奠基人,身是那个身,心还是那颗心,然经历洗礼、脱俗、升华最后觉悟,身成佛身,心变佛心,此乃人人可以心变,人人都可成佛之明证也。

由是三悟,余写心经,心静则明,无欲则刚,明亮通达四方,万事由心起,化分开大千世界,此乃传播佛学,然吾只是方外之佛门中人,仅凭一毫之技,留点墨痕于世,乃求书道觉者教之也。

                                      郑和新 

                                                                                         201599